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
以下是关于“麻六记酸辣粉质量事件”的核心事实与舆论争议的梳理,结合法律责任、品牌回应及公众质疑多维度分析:
事件核心脉络
质量问题曝光
2025年6月生产的麻六记酸辣粉(270克规格)被消费者投诉存在粉饼发白、发霉问题,部分用户食用后出现喉咙痛、肠胃不适。
Costco(开市客)全国门店下架该产品,南京、苏州等门店按《食品安全法》退一赔十并补偿购物金,但杭州门店要求消费者带商品现场退款,引发不满。
代工厂致歉
代工商白家阿宽食品发布声明,承认6月16日、18日两批次产品因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,宣布召回问题产品并承担退货费用及补偿。
白家阿宽向消费者和麻六记品牌致歉,但强调自身仅为代工厂。
麻六记的争议回应
延迟表态:消费者投诉多日后,麻六记才于7月28日发布道歉声明,承认问题批次产品,称将加强供应链管理。
责任推诿:早期客服回应称“商超合作由独立团队运营,暂不清楚情况”,被批敷衍;品牌方未主动提及对消费者的赔偿方案。
高管动态:事件发酵期间,汪小菲被曝与家人在阿那亚度假,引发“逃避责任”质疑。
⚖法律与责任争议
品牌方不可推卸的主责
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21条明确:委托方(麻六记)必须监督代工厂生产行为,并对食品安全负最终责任。消费者维权可直接向麻六记索赔价款10倍或损失3倍的赔偿。
麻六记酸辣粉售价比同厂“阿宽”品牌高近一倍(麻六记6.2元vs阿宽3.8元),利润与责任需对等。
代工厂历史问题
白家阿宽食品2022年因方便食品出现“黑斑、异物”被成都市监局约谈,涉及投诉165条;司法纠纷超39起,涵盖产品责任、买卖合同纠纷。
麻六记选择屡次出问题的代工厂,被指供应链管理失职。
张兰此前言论“打脸”
张兰曾在直播中高调宣称:“麻六记仅租用流水线,秘方、工人、原料均为自有”,否认代工模式。
如今质量问题爆发后,品牌方试图将责任完全推给代工厂,被批“有事代工扛,无事自夸耀”。
公众质疑焦点
品牌诚信崩塌
消费者因“麻六记”品牌而非代工厂买单,但品牌方回避沟通、未第一时间召回问题产品,被批“收割溢价却无担当。
网友贴图反馈:发霉问题早于6月批次存在,麻六记声明“仅两批次受影响”被指隐瞒。
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化
除发霉问题外,麻六记酸辣粉近年被曝含米虫、蛆、毛发等异物,2023年曾因添加剂超标被315点名。
品牌方将资源投入流量营销(如炒作家庭纠纷),忽视品控投入,采购额增速从2023年245%暴跌至2024年15.5%,疑似压缩成本。
危机处理不及格
对比Costco果断下架、代工厂道歉召回,麻六记的迟缓声明被讽“法律框架下的被迫回应。
律师指出:若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,品牌方及经营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(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)。
总结:品牌责任的不可转移性
麻六记事件本质是“代工模式”责任倒置的典型反面案例:
-法律层面:品牌方对代工厂的监督失职不可推卸;
-道德层面:消费者为品牌溢价支付信任成本,品牌需以主动担责回应;
-商业层面:若持续“隐身”,透支的信任将转化为市场反噬,高端定位难以为继。
食品安全是底线,而非卖点。当“秘方故事”撞上“发霉现实”,品牌的每一次回避都在为信任掘墓。